淮安市现代物流学会
 
 

2013年江苏省及各市物流指数分析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8-30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

  

  为准确反映全省物流业发展现状,构建江苏物流评价体系,指导和推动全省及各地区物流业更好更快发展,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与江苏省现代物流协会共同发布了全省及各省辖市物流指数。

  一、江苏物流指数体系概述

  物流指数是物流各项指标对经济发展状况、物流发展基础条件、物流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较上一年的增长变化情况的系统分析,是衡量一个地区物流业发达与否的评价性指数。通过物流指数研究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和比较各个城市物流行业发展的综合实力,为物流行业的规划建设、投资发展以及综合分析和诊断提供科学的判断依据。

  江苏物流指数由物流综合指数和物流增长指数构成。其中物流综合指数又包括了物流行业基础条件及效益指数、物流发展与经济总量关系指数和物流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指数等三部分。物流综合指数反映了地区整体物流行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并进行了13个地市物流行业水平的比较。物流综合指数的值介于0-1之间,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物流业发展越繁荣,对经济的支撑也越大。指数共分七个评价区间,介于0-0.10之间表明该地区物流行业发展非常差,0.10-0.25之间表明该地区物流行业发展差,0.25-0.30之间表明该地区物流行业发展较差,0.30-0.35之间表明该地区物流行业发展一般,0.35-0.45之间表明该地区物流行业发展较好,0.45-0.65之间表明该地区物流行业发展好,0.65-1.0之间表明该地区物流行业发展非常好。物流增长指数(时间指数)反映江苏省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在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其值越大,说明物流业增长速度越快。

  目前,江苏物流指数由33项指标构成。其中,物流行业基础条件效益发展指数由物流行业发展、物流行业基础条件、物流企业效益等三个方面共22项指标构成;物流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指数包含碳硫排放量、噪声值、燃料消耗量和交通事故率及伤亡率6项指标;物流发展与经济总量的关系指数包含反映物流业与GDP、三次产业和贸易发展的关系的5项指标。指标权重由汇总20余名行业专家和高校学者评价结果获得,指标数值来源于相关统计年鉴或省级部门统计资料,每年进行一次指数分析工作。

  二、2013年江苏物流指数总体情况

  2013年江苏物流业总体呈现平稳有序增长的态势。物流行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物流企业效益略微增长,地区不平衡状态趋于改善。

  1、综合物流指数

  全省及各市综合指数都呈现上升趋势,结合综合物流指数的分布区间可以看出,各地区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有差异。苏州、南京发展水平非常好;无锡、南通、徐州和常州发展水平较好;扬州、盐城、镇江、泰州、连云港、淮安发展水平好;宿迁发展水平一般。苏州、南京、无锡继续维系全省前三的水平,主要得益于三市物流行业基础条件更好,物流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明显。扬州、盐城、镇江、泰州、连云港、淮安已经达到好的水平,但物流行业发展和行业基础条件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表1  2013年江苏省及各市物流综合指数

   

  全省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宿迁

  2013

  0.5052

  0.6811

  0.6259

  0.4825

  0.4810

  0.7615

  0.5231

  0.3883

  0.3631

  0.4130

  0.4276

  0.4085

  0.3934

  0.3071

  

  图1  2013年江苏省及各市物流综合指数

  2、物流增长指数

  从物流增长指数来看,物流综合水平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存在差异。物流综合水平发达的地区,由于基数较大,物流增长相对处于较低状态,物流综合水平欠发达地区,由于基数较小,物流增长相对处于较高状态。2013年,得益于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商贸项目的带动,宿迁、盐城、淮安、泰州、镇江等市物流发展指数居前;南京、苏州、无锡等市的物流发展指数则较低。苏南地区物流行业规模大,行业发展成熟,指数低于全省水平;苏北地区的物流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物流业重视程度的提升,物流发展指数较高。

  表2  2013年江苏省及各市物流增长指数

   

  全省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宿迁

  2013

  0.0271

  0.0056

  0.0010

  0.0304

  0.0057

  0.0032

  0.0286

  0.0236

  0.0515

  0.0538

  0.0137

  0.0457

  0.0475

  0.0549

  

  图2  2013年江苏省及各市物流增长指数

 

  3、物流行业基础条件及效益指数

  从物流行业基础条件及效益指数看,各区域均有所增长,全省物流基础条件得到了一定改观,物流规模不断扩大,物流行业的整体效率有所提高。受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业务结构和物流企业管理水平的影响,物流行业基础条件及效益指数也存在着地区差异。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徐州的物流行业基础条件及效益相对较好,其中南京、苏州、无锡位列前三,其他省辖市较去年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2013年江苏物流行业基础条件及效益指数

   

  全省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宿迁

  2013

  0.5394

  0.7814

  0.5832

  0.5400

  0.4751

  0.7568

  0.5518

  0.4311

  0.4148

  0.4479

  0.4467

  0.3903

  0.4187

  0.3289

  

  图3  2013年江苏物流行业基础条件及效益指数

 

  4、物流发展与经济总量关系指数

  从2013年物流发展与经济总量关系指数看,苏州、无锡和南京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物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地区经济越发达,物流与经济增长关系指数越高。其中苏州、无锡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中地区处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北地区较低。

  

4  2013年江苏物流发展与经济总量关系指数

   

  全省

  南京

  无锡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宿迁

  2013

  0.4407

  0.5153

  0.7541

  0.3695

  0.4847

  0.8483

  0.4697

  0.2056

  0.2314

  0.3119

  0.3646

  0.3880

  0.3159

  0.1733

  

  图4  2013年江苏物流发展与经济总量关系指数

 

  三、相关建议

  1、着力引导区域物流平衡发展。2013年物流业相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显示,苏州等物流业较发达地区投资较大,增速较高,对后期物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而苏北地区投入总额则相对较小,各省辖市区域物流投入不平衡。建议引导物流业跨区域交流与合作,推动物流园区南北共建和物流企业合作,打破区域壁垒,引导物流资源跨区域流动与整合,建立统一开放、通畅高效的全省现代物流市场体系。

  2、不断创新企业运作模式。2013年,运输企业经营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企业平均库存额等指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制造企业物流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下降不明显,说明物流周转效率较低,物流企业自身成本和物流环节占用的生产成本均需通过创新运作模式加以改善。建议大力推广供应链管理理论,推进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通过不断创新物流运作模式,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

  3、扎实推进绿色物流和逆向物流发展。2013年物流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指数显示,有9个市的指数高于全省平均值0.4475,最高的达到0.702511个市的指数有不同程度增长,增幅高达9.64%;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仍有不同程度上升,物流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建议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绿色物流,选用节能环保车辆、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物流设施,健全物流配送、配载和分拨体系以提升业务运作效率;引导生产企业重视完善逆向物流体系,在积极挖掘废旧物品再利用价值的同时,不断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4、充分发挥综合运输资源优势。2013年全省及各市货运量和周转量显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运量和周转量很不平衡,苏北五市远低于苏南五市的总量。公路运输量增幅明显高于铁路运输和水上运输量,且全省铁路货运量和周转量均为负增长,我省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建议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城乡之间和城际之间物流设施的衔接协调,加强公、铁、水及航空枢纽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中转联运设施和集疏运体系。推动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切实提高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 

 

 
返回主页   继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