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我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按照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的要求,全省物流业发展进一步创新举措,强化投资,优化环境,总体上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2013年物流业发展情况
(一)物流规模增长平稳。2013年,全省货物运输量23.9亿吨,同比增长8.9%;货运周转量8883.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5%,其中公路货运量16.9亿吨,同比增长9.7%;公路货物周转量1653.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3.8%。全省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18.5亿吨,同比增长8.3%,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5亿吨,同比增长11.1%,集装箱吞吐量1640万标箱,同比增长2.7%。据初步测算,全省2013年社会物流总额18.7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左右,增速预计比去年回落2.6个百分点。全省物流业增加值预计3900亿元,同比增长9%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预计为15.4%左右,基本与上年持平。
(二)投资拉动作用增强。2013年,全省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720.9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南京-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完成投资23.3亿元;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并竣工验收,连云港港区25万吨级航道正式开通使用。重点物流项目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截止2013年底,“十二五”确定的省重点物流项目竣工验收19个,完成投资140亿元,其余104个重点物流项目,目前已经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额719亿元,占“十二五”总投资的41.81%。“十二五”以来,全省新批5000万以上物流项目222个,总投资1289亿元,其中2013年新批5000万元以上物流项目61个,总投资571亿元。徐州双楼港物流园区、张家港玖隆钢铁物流园、无锡空港物流园等一批投资大、带动性强的物流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三)电商快递蓬勃兴起。据支付宝平台统计,江苏网民网上支付额占全国的8.1%,列全国第五。到2013年底,江苏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千亿。我省的苏宁易购、买卖宝、中国制造网、红豆商城、5R网、宏图三胞、同程网等七家电商列入商务部2013-2014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倒逼物流配送体系的加快建设。苏宁云商正在加快广州、南京、北京、成都等4个全国性仓储中心和干线枢纽的建设,菜鸟、京东、1号店、唯品会等一批电商物流企业也加快在我省进行物流布局。快递业务高速发展。据统计,2013年我省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达到98415.5万件,同比增长54.1%,快递收入累计143亿元,同比增长38.3%。电商与物流业正在快速融合发展。如苏宁云商等12家公司正在申请快递业务经营许可已进入审核公示阶段,苏南硕放、常州、南通等机场也纷纷开通全货机快递航线,常州、淮安、盐城等地加快电商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一批以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为龙头,基础设施、物流配送、网络支付、电子商务软件、安全和信用认证等相配套的电商快递物流园区正在崛起。
(四)冷链物流快速发展。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拥有冷库总容量达到326万吨,其中高低温冷藏库容量达到256万吨,低温冷冻库容量达到70万吨;拥有配送车辆1785辆。雨润集团、天环集团、清江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目前在建和拟建的高低温冷藏库容量150万吨,低温冷冻库容量140万吨。全省规模以上冷链物流加工及配送企业达70家,交易额上亿元的农副产品市场及销售企业达到91家。冷链物流技术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冷链溯源与全程监控等技术逐渐成熟,真空预冷、多温层控制、RFID及传感技术、GPS、GIS、WMS等物流技术开始得到运用。以冷链物流为基础,南京农副产品物流园的“E鲜美”及凌家塘的“万家鲜”等一批城市农副产品生鲜直供平台正在加快发展。
(五)创新驱动活力增强。充分依托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镇江惠龙港国际钢铁物流以信用、物流量和客户为支撑,协同电信、保险、银行三大运营商,探索打造物流与信息流相汇聚、人车物相匹配的大宗商品集中配送电子商务平台,以标准化为支撑,通过实时用信、交割库监管、平台对银行风险兜底担保等创新举措,突破了大宗商品交易的瓶颈,试运营情况良好。中外运高新物流(苏州)有限公司创建的中国第一配载网、常州物流易呼通交易平台等也在整合资源、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上做出积极而有成效的探索。全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冷链物流配载平台等一批公共平台也正在抓紧建设。供应链金融取得新突破。淮安民贸物流有限公司通过创新“融通仓”“贸易+金融”等物流供应方式,去年为近200户企业融资4.5亿,成为中小企业物流与融资的有力助手。苏汽国际物流集团探索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四流合一”服务,全年供应链金融业务总额达3亿元。江苏华商为解决新电商格局下商贸企业、供应商、连锁超市的新型商贸流通以及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在原先B2B城市配送的基础上建立虚实连锁O2O新电商服务平台,最大限度提高了商品流转效率。
(六)物流体系更加完善。南京、苏州等市探索物流业发展新模式,以实现物流资源利用的社会化、物流资源信息共享、提高重点商品共同配送率为出发点,加快构建以重点商贸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共同配送点等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物流园区逐步成为全省物流业重要结点和产业集聚地。列入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30个重点物流园区项目,计划投资1126亿元,到2013年底累计完成投资472亿元,目前,在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布局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善、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物流园区。依托综合保税区的独特优势, 2013年,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624.3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物流货物291.8亿美元,同比增长18%,进口货物332.5亿美元,与去年持平。张家港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作为我省以及长江内河港唯一的汽车整车进口口岸,2013年2月正式运营以来,到2013年底已完成整车进出口14393辆。
二、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国家《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出台以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物流车辆便利通行等政策的推进力度还显不够,仍有一些问题困扰着物流企业的发展。如近期出台的国际货代服务免税政策,由于没有统一明确的政策解释,加上对行业情况和运作模式不够了解,各地税务机关在实务操作中存在较大偏差,国际货代免税政策在我省很多地方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二)冷链物流市场竞争无序。冷链物流的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以及冷链市场的准入等问题也急需引起重视。冷链物流各环节缺乏统一标准,运输环节温控手段落后,缺乏有效监控,城市配送“断链”,各环节之间缺乏协调运作。南京、苏州等地由于冷链行业缺乏协同,冷链市场价格战已经拉开序幕。尤其是冷库的建设缺乏统一标准,一些违规建设的小冷库,温度要求不达标、制冷操作不规范,低价竞争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黑龙江氨泄露事件发生以后,其安全隐患令人担忧。
(三)要素资源瓶颈制约明显。物流企业多属于轻资产企业,取得抵押贷款较难,资金不足制约了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风险资本、制造业资本开始大量进入物流行业,发展物流园区和仓储基地,有些地区存在“炒地皮”、抬高土地价格等非真实性物流投资现象,对已有物流企业造成较大冲击。我省有一批列入规划的“十二五”重点物流项目因缺少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未能按计划实施或进展缓慢。
(四)物流企业效益下滑。全球经济复苏迟缓,企业订单减少,电子信息生产企业产能不断向内陆扩散,2013年飞力达、得尔达等公司的电子产品物流量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加上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持续上升,高速公路通行费及路政罚款、油价等居高不下等等,物流企业效益普遍下降。据苏州市测算,物流企业经济效益在2012年平均下滑20%左右的基础上,2013年继续下滑20%以上。
三、2014年物流业发展展望
2014年,国际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英国、美国、欧元区以及日本等国经济均呈现增长态势;国内经济将保持平稳运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将促进金融、物流、信息、港口为主的现代服务体系融合发展。随着物流业各项鼓励政策的加快落实,民间资本投资物流领域的热度将继续升温。另一方面,宏观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物流业发展仍将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涨、税负偏重、以及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和发展低迷的制约。2014年,预计我省社会物流总额有望突破20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物流业增加值将超过4100亿元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将在15.3%左右。
2014年,发展改革系统物流工作将重点围绕以下几方面: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城市共同配送以及与电商发展相配套的快速配送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政策橇动、资源推动、部门联动的推进物流业加快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中央投资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物流业模式创新项目的支持,尤其是一些基础设施投资少但在创新发展上有带动作用的公共平台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供应链金融等项目。加快推动城市公共货运、共同配送等新型物流组织方式,推进电商、快递、物流资源共享、集聚集约发展。二是强化规划引导。全面总结我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情况,着手研究“十三五”江苏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框架和发展重点。完成全省冷链物流规划编制工作。会同省有关部门推进全省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的加快实施,对列入规划的省重点物流园区和省重点物流项目,会同省有关部门优先给予土地、资金等政策扶持。研究制定省级物流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和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适时开展省级物流园区的认定考核工作。三是强化项目支撑。充分发挥“全省重点物流项目信息管理平台”作用,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全省重点物流项目监督管理和推进工作。加快推进省重大物流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 “十二五”重点物流项目及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的跟踪和支持。将重点物流项目管理平台延伸到区、县发展改革委,实现重点项目的即批即报和信息共享。四是强化环境优化。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和省政府苏政办发(2011)171号《关于促进全省物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