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送是指以城市居民、单位、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物流配送服务。随着现代社会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配送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内1800万载货车辆中,干线运输使用的大型拖头(牵引车)仅有不到400万辆,中重型货车(10~15吨)数量基本差不多,两者之和也不足货运车辆总数的一半,而在城市配送中,由于限行、限停等交通管制因素的影响,一部分面包车(月销售130万辆)也加入了配送车辆的队伍,保守估计参与城市配送的车辆应在1500万辆以上,其中不包含三轮车、电动自行车等非管制交通工具。
城市配送的运输过程透明管理是透明管理理论的主要应用,特别是目前国家强制8吨以上运输车辆安装卫星导航定位监控设备以后,以8吨以下车辆为主体,加以部分非营运车辆参与庞大的配送车辆领域,成为导航定位行业市场化运营商进行商业服务创新的主阵地。
运输过程透明管理理论要求,把与运输相关的人、车、货信息有针对性地透明共享给客户、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实现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户体验的目的。
将物流企业的订单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车辆定位系统以及个人手持智能终端(或智能手机APP、微信等)进行数据对接是实现城市配送透明管理的技术基础,优化管理制度、流程,对员工进行必须的技能培训和绩效考核是实现透明管理的制度保证,两者缺一不可。
本文将从城市配送的业务分类、流程、岗位角色特点等方面探讨实现城市配送透明管理实施中的特点和需求,为物流信息化企业设计产品提供参考。业务分类
根据运输管理的组织形式,可以将城市配送分为以下几类:
一、提送货:
应用于公路专线、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是到货物所在地提货和配送到门,货物属于零担类,是货物在承运商仓与货物始发地(或目的地)之间的物流操作环节。
提货:承运商接受客户指令,到客户指定地点与指定联系人进行货物交接,并将货物装车运回装车地点入库暂存。
送货:根据订单约定,将货物从到达地仓库提出装车,运送至订单指定送货地,并完成与指定收货人的货物交接,将收货人签收的回单送回仓库。
物流企业的提送货车辆,一般与长途车辆分开管理(配送车队和长途车队),有时当某一客户出现大批量货物时可能使用长途干线车辆进行市内操作,可节约成本。提送货业务可以由调度对订单进行整合,尽量避免返程或去程的空驶。
提送货操作是公路零担运输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最能体现物流服务品质的部分。目前信息化水平低下,通过信息化实现透明管理可以很大限度提升服务体验。
二、超市配送:
应用于商超物流中心或产品供应商分库到超市的配送,从超市到消费者所在地的运输不属于此列(归于社区配送)。
从商超物流中心的布局来看,其配送半径在500KM以内比较适宜,车辆可在不考虑回货的情况下一天内返回,也有企业部分偏远城市的店面会超过这个距离,属于无奈的特例。物流配送中心布局密度的另一个考虑因素是超市的密集程度,实际上主要考虑的还是到店平均配送成本。
物流中心到超市的配送,我们称为自营配送,生产商分库到超市的配送,可以称为外部配送。其实质基本雷同,仅在订单产生和入库环节有区别。
商超配送的返程一般会带回小部分退厂货物、托盘以及周转箱,有一些超市为了节约成本,可以实现多送一返的策略,这样返程运力就可以对外接活,增加部分收入。
多数商超物流中心有自己的车队,但或多或少都会有几家长期合作的承运商,自有车辆的保有量一般不会超过业务波谷,以便最大限度提高车辆利用率,业务波峰带来的增额货量,由承运商负责配送。也有少数商超企业将配送全部外包。
商超配送的车型,多采用拖头、吨车等大吨位车辆,部分一车多店(一般不超过3个)配送,多数进行整车配送。一般采用一天一送或两天一送,紧急情况下部分品类脱销,采用小型车辆进行应急配送。
三、便利店配送:
便利店以其大密度、小批量为特点,其配送车辆一般采用小型的货车(小于5吨)或面包车,早餐等食品配送采用专用的保温箱或冷藏车运输。
便利店的物流中心一般密度较大,一般省会城市都会有一个或多个物流配送中心,其配送半径在50~100公里比较适宜,特别是需要保鲜、保温的食品类,配送时效要求很高,配送距离不可能太远。
便利店配送的线路选择对运营成本和时效影响极大。有两类线路策略,一是分片包点,一是串点成线。前一种适合物流中心偏离市中心较远时采用,后一种适合配送中心处于配送网络中心时采用。
便利店配送中车辆线路匹配时应考虑司机业务和收入的平衡,也要考虑司机与便利店人员的熟悉。固定线路固然比较有利于提高配送效率,但线路长期固定会导致部分收入高线路成为其他司机抱怨的理由,对管理司机不利,如何平衡这种矛盾是调度人员智慧的体现。
便利店配送基本不存在回程配货的问题,因为其运输多数采用周转箱交接,这样,每次送完一定箱数的货物,都会将前次配送的空箱运回。周转箱交接是便利店提高卸货效率、减少交接差错和车辆等待时间的好方法,但在装车时需要事先确定配送次序,否则卸货需要倒货,降低配送效率,预留必要的空位可以防止返回周转箱多时造成的尴尬。
以上为连锁便利店配送的情况,市场上更多的是个体经营的便利店,这些店铺基本都有自己的补货渠道,由供货商或经销商配送或店主到经销商仓库提货。经销商配送可以雷同于专卖店配送。
四、专卖店配送:
专卖店配送的也比较复杂,烟草、酒类、茶叶、服装、体育用品、家电、消费电子、建材家居等等,其店铺分布也多种多样,有街边店、商场店、高档酒店、批发市场等都有涉及。上文说的个体便利店配送与专卖店配送类似。
专卖店配送的特点跟经营产品的关系很大,主要影响配送组织形态的有:店面布局、地段车型及停车限制、单店订单货量、品类复杂度等因素。
一些专卖店承运商还要担负从厂家仓库到自己分仓的干线运输。
五、冷链配送:
冷链配送应用于很多领域,如新鲜蔬果、奶制品、食品(水产、熟食、肉制品、高档酒类等)、医药等,主要涉及餐饮、商超、便利店、药店等业态,现在有些高档冷链电商也开始了冷链快递的业务。
冷链配送最关注的自然是温度,影响温度的因素除了冷机外,车门的开关对温度的影响也很大,尽量压缩开门时间和开门时的空气交换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对温度的影响。
冷链配送的车辆一般采用多温区车厢(将车厢分割为多个独立空间,每个空间的温度控制不同),以实现对不同产品的同批次配送。若用单温区车辆运输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也可采用恒温箱将不同的产品装入不同的保温箱。若大部分货物温度要求一致,只有部分货物有特殊要求,则可以在冷藏车内放置保温箱的方法来解决。部分对短时间温度变化不敏感的货物,可以采用保温车运输(如干果、巧克力制品)。
冷链配送的特殊车型就是水产品运输的车辆,为了保证鲜活,运输过程必须保证水、氧气的供应和温度的调节,这类车辆都有专用的器具。
六、快递配送:
分为两个环节:班车和投递,班车是指从转运中心到网点之间的运输,投递是指网点到客户之间由快递员(取件或送件)完成的操作。
快递班车的运作模式一般分为两种:网点固定车辆和班车串联网点。一般在网点业务量较大(一个周期内单量)时采用固定车辆型,当网点一个周期内单量较少,为了提高车辆利用率,或为了提高时效压缩周期时间,用一辆车给多个网点服务,属于班车串联网点。快递公司可以根据区域内不同网点的单量,采用混合模式,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时效、降低成本。
班车的调度,目前都采用预制模式运作,即确定一个班车运作模式,在一个时期内不变,这种模式比较规范,有利于运作团队工作效率的提高。快递网点的单量,随着日间差异(如节假日)、季节变化、行业竞争的不同,经常发生变化,用一个不变的模式实现不断变化的业务,显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尝试智能调度,就是系统可以根据网点预测货量的变化,实时变更班车运作的线路、网点、车型等,以实现最佳的时效、最低的运营成本。
快递员的取送件操作就比较灵活多样,常见的就是快递员网点领件,乘坐交通工具(或驾驶车辆、骑行电动自行车、步行、公交等)到达配送区域,依次将快件投递给客户并取得签收单据。
快递的取送件操作,一般可以混合交叉进行,但注重时效的快递公司多采用专送专取的模式。
快递个人客户,多采用拨打客服号的方式发出需求信息,快递员上门后才签写快递单并进行交接。而商业级客户多数都有快递公司预先放置的快递单,有自己熟悉的快递员,客户自己签好放在前台,约定一个取件时间,快递员按时来取件即可。
七、社区配送:
社区配送是指将货物送至消费者家中的所有非信件非快递类配送。煤气罐、纯净水、鲜牛奶、报纸、超市代运、搬家、家电家居、外卖等等都属于社区配送。
当前热炒的“O2O”概念,很大一部分都与社区配送有关。利用好线下传统的资源(店铺、物业管理、信箱、报纸投递、电器维修等)是关键,打通最后一公里,优化面向社区消费者的物流渠道是根本目的。
社区配送根据行业的不同(主要是产品的不同),其车型也千差万别。家具、家电一般使用5~10吨左右的车辆,快递、外卖、送水等使用电动自行车,而店铺到住户之间通常是步行。
与物业合作的社区配送相对比较规范,其信息系统也容易进行信息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