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现代物流学会
 
 

物流费用偏高的三大“症结”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2-26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主任 何辉
    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流通成本是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包括供应链上采购、生产、仓储、销售、回收等不同阶段和环节所发生的、与商品使用价值实现有关的物流费用和与商品价值转换有关的商流费用。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为商品价值的转换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商流费用大为降低;但受多种因素制约,社会资源周转慢、环节多,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并不顺畅,突出表现为物流效率低、物流费用高。因而,降低流通成本关键是要降低物流费用。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从纵向比较来看,这一比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近年来下降较为缓慢。从横向比较来看,这一比率高于美国、日本9.5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高于“金砖”国家印度和巴西5~6个百分点左右。
图1: 2000年以来中国、美国、日本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率  单位:%
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物流费用偏高已成为共识,降低物流费用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需要“对症下药”,那么,物流费用偏高的症结究竟何在?
首先,经济发展阶段是物流费用偏高的基础性原因。目前,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服务业欠发达、工业产品附加值偏低,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这也是我国物流费用高于美国和日本,甚至高于印度和巴西的基础性原因。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第一、二产业占比高而第三产业占比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仅远低于美国和日本70%以上的水平,也低于巴西60%以上、印度50%以上的水平,导致经济发展的物耗和能耗偏高,引致物流需求规模偏大。
表1:2010年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三次产业占GDP比重    单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中国
10.1
46.7
43.2
美国
1.2
20.0
78.8
日本
1.2
27.4
71.5
德国
0.9
28.2
71.0
印度
17.7
27.1
55.2
巴西
5.3
28.1
66.6
从产业布局来看,由于上游能源资源和部分下游产业逆向分布,一些高能耗、高物耗产业不能按照地区比较优势布局,致使煤炭等大宗商品长距离、大规模运输,导致我国货物周转量明显偏高。
表2:2009年中国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货物周转量比较
 
单位GDP的货物周转量(吨公里/美元)
中国与其他国家货物周转量之比(倍)
中国
2.45
――
美国
0.48
1.80
日本
0.17
14.11
德国
0.15
24.50
从产品附加值来看,相较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工业产品增加值率偏低,这意味着实现同样多的商品销售额、耗费同样多的物流费用,但所创造的增加值明显偏低,这就会导致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偏高。
表3:2010年中国、美国、日本工业增加值率比较(%)
 
工业销售产值
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率
中国(亿元)
684735
141563
20.7%
美国(百万美元)
4895512
1630522
33.3%
日本(十亿日元)
242647
90667
37.4%
其次,生产方式粗放也是我国物流费用偏高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已进入过剩经济时代,与此相应,消费模式也逐渐从单纯追求温饱型或数量型,向追求消费价值多元化、个性化转变。但生产方式仍以“大批量、规模化”为主,导致产需不能有效衔接、资源周转偏慢、社会库存居高不下。
国际上,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准时制精益生产模式,将企业生产流程与市场需求有效整合;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实现了柔性化敏捷制造模式,以有效协调的方式响应客户需求。生产方式的变革大幅降低了美、日等国企业的库存水平,显著地降低了物流费用。2012年,我国工业企业存货率为9.4%,远高于日本等发达国家5%的水平。因而,降低物流费用需要切实转变生产方式。
此外,流通模式粗放与物流费用偏高密切相关。流通模式粗放,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供应链为主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进展相对缓慢。由于生产方式整体上没有由“大批量、规模化”向“柔性化敏捷制造模式”转变,同时受“大而全”、“小而全”运作模式的影响,生产企业还不能根据自身行业特点提出有效的物流和供应链需求,造成供应链发展缓慢、物流专业化发展水平较低,社会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不能集约使用,导致物流效率偏低、费用偏高。2012年,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重点企业调查,我国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费用占企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61.0%,低于日本约9个百分点,差距较为明显。二是物流一体化建设相对滞后。受体制性和机制性约束、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标准不协调、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因素影响,我国大流通体系尚未根本形成,部门分割和市场分割仍然存在,物流一体化建设明显滞后,社会资源周转慢、环节多、费用高。例如,我国海铁联运比例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目前国际上港口集装箱的海铁联运比例通常在20%左右,美国为40%,而我国仅为2.6%左右。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不到3次,远低于日本和德国9-10次的水平。
由此观之,我国物流费用偏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因而,降低物流费用需要有的放矢、多措并举。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顶层设计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附加值;要引导生产方式由“大批量、规模化”向“柔性化敏捷制造模式”转变,推动供应链和物流专业化发展;要加大物流行政资源和市场资源整合、打破物流一体化运作瓶颈,构建高效运行的现代大流通体系。
 
返回主页   继续查看